心所

2011年2月25日—“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略稱,即是心的附屬物。阿毗達摩攝義論第二品說:“這種心所和它們所相應的心是同一所依,同一所緣,而且是同時生滅的”。,,在佛教各派思想中,說一切有部主張心識是一,離心有別心所;《成實論》所代表的經量部則是主張心體有六,然此六種心體不能同時俱起,且認為離心無別心所,所謂心所只是心的 ...,2011年5月13日—心與心所,約心的統覺及所有複雜的心理內容說。心所,是「心所有法」,心...

南傳的五十二心所法

2011年2月25日 — “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略稱,即是心的附屬物。阿毗達摩攝義論第二品說:“這種心所和它們所相應的心是同一所依,同一所緣,而且是同時生滅的”。

佛教心心所與現代心理學

在佛教各派思想中,說一切有部主張心識是一,離心有別心所;《成實論》所代表的經量部則是主張心體有六,然此六種心體不能同時俱起,且認為離心無別心所,所謂心所只是心的 ...

佛法概論-第二節心與心所

2011年5月13日 — 心與心所,約心的統覺及所有複雜的心理內容說。心所,是「心所有法」,心所生起,繫屬於心而為心所有的,此心與心所,從依根緣境而發識來說,每分為六 ...

心所

心所. 梵語caitta, caitasika,巴利語cetasika。又作心數、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數法。從屬於心王。乃五位之一。與心相應而同時存在,為種種複雜之精神作用。以從屬於心, ...

問題:心所、心王是什麼?有沒有比較容易理解的方法?

2017年11月14日 — 心王、心所也是這樣;心王帶著一群心所完成了知境界的目標,心所則各司其職,或觸境、或作意、或感受、或取相、或造作等等,透過分工合作,最後圓滿證知, ...

心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心所有法,指繫屬於心(巴利語;梵語:Citta),與心相應,依心(識蘊)而起的心理現象與感受。五蘊中的受蘊、想蘊,以及行蘊(思),為心所法,心相應法。

佛教的主觀與客觀第二篇五位百法 百種心事的內容

一、心王. 心王是精神作用的主體,取境自在,並且具有成就萬法的能力,在百法中最為殊勝,所以稱為「王」。 · 二、心所. 心所又作心數、心所有法,是從屬於心王,與心王相應 ...

心所

心所有法,指繫屬於心(巴利語;梵語:Citta),與心相應,依心(識蘊)而起的心理現象與感受。五蘊中的受蘊、想蘊,以及行蘊(思),為心所法,心相應法。

大乘廣五蘊論講記-(一)心所法

2012年2月1日 — 在心所法當中,有五個叫做「遍行心所」,就是受、想、觸、作意、思。「此遍一切善、不善、無記心,故名遍行。」心裡起善心,也有這五個;心裡起不善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