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司衙門

為清代臺灣最大的建築。大門前有照壁及東西轅門,主廳為五開間之單簷燕尾式,第二門為儀門,儀門內設有禮、工、戶、刑、吏、兵六部,後面則為布政使等官員眷屬住宅群,籌防 ...,西元1892年(光緒18年)為了使巡府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接待外來的官員有棲身場所並作為長官宴會的地方,特別在衙門的右轅增建一座規模較小,其建材及造型都較布政司衙門考究 ...,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由臺灣巡撫於光緒18年(1892)間花費二...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為清代臺灣最大的建築。大門前有照壁及東西轅門,主廳為五開間之單簷燕尾式,第二門為儀門,儀門內設有禮、工、戶、刑、吏、兵六部,後面則為布政使等官員眷屬住宅群,籌防 ...

欽差行臺介紹-台北植物園館

西元1892年(光緒18年)為了使巡府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接待外來的官員有棲身場所並作為長官宴會的地方,特別在衙門的右轅增建一座規模較小,其建材及造型都較布政司衙門考究 ...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由臺灣巡撫於光緒18年(1892)間花費二萬兩興建,為外地高級官員來台北時之旅館及宴會、會議之用。甲午戰後割臺期間,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

日本領臺時的總督府(布政使司衙門)

詳細資料 ... 出處: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記念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發行、臺灣日日新報社印製,1915年。

臺灣總督府(清布政使司衙門)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建於1888年(清光緒14年),位於臺北城寶成門內西門街北側。日本佔領臺灣後,曾利用布政使司衙門作為臺灣總督辦公之處,至1919年(大正8年)總督府新廈 ...

布政使司衙門

於西元1892年(清光緒18年)建立,原本是用來接待來臺視察的高級官員的行館。 在各個時期,其功能有所變更,例如在臺灣民主國時期改為「籌防局」,在日治時期則使用 ...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是臺灣清治時期原建於臺北府城的迎賓館,曾作為臺灣總督府使用,後部分拆遷至臺北植物園作林業館之用,先後被誤會為臺灣巡撫衙門、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今為市定 ...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布政使司衙門,幾乎可算是小型的行政院。權責之大、地位之尊,僅次於臺灣巡撫而已。 所以曾擔任過布政使司的邵友濂、唐景崧,後來都接任臺灣巡撫的職位。

Privacy Eraser Free 6.8.2 隱私清理不留痕跡

Privacy Eraser Free 6.8.2 隱私清理不留痕跡

電腦煩使用必留下痕跡,所有使用紀錄都有可能是您的隱私,若被不當的存取就有資料外洩的可能,因此必須常常清理電腦將這些隱私資訊清除,PrivacyEraser是一套更進階的清理工具,利用資料重複抹除的技術在清理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