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

個人資料經去識別化處理後,是否無從辨識該特定個人,應以資料接收者之角度判別揭露之資料是否具有直接或間接識別之可能。即資料經過編碼 ...,5.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6.經當事人書面同意。六 ...,2022年9月17日—...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9、16、19、20.經處理後,客觀上仍有還原而間接識別當事人之可能,無論還原識...

【鼎昊說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十)

個人資料經去識別化處理後,是否無從辨識該特定個人,應以資料接收者之角度判別揭露之資料是否具有直接或間接識別之可能。即資料經過編碼 ...

一、如何判定是否為個人資料? 新修正個資法針對 ...

5. 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 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 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 6. 經當事人書面同意。 六 ...

個人資料保護基本原則

2022年9月17日 — ... 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9、16、19、20. 經處理後,客觀上仍有還原而間接識別當事人之可能,無論還原識別之方法難易,. 若以特定方法還原而可間接識別個人 ...

個人資料保護專區網站

二、個資法第16條第5款所稱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重點在蒐集者於統計成果發表時,依其呈現或揭露方式須已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始足保障當事人之權益。倘 ...

個人資料保護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

五、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 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 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 後或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 識別特定之當事人。 六、經當事人書面同意。

個人資料保護法基本概念

為落實保障資料本人對其個人資料有自決權,《個資法》第3條規定:. 當事人就其個人資料依本法規定行使之下列權利,不得預先拋棄或以特約限制之: 1. 查詢或請求閱覽。

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17 相關法條

本法第六條第一項但書第四款、第九條第二項第四款、第十六條但書第五款、第十九條第一項第四款及第二十條第一項但書第五款所稱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指個人資料以代碼、匿名 ...

個資法施行細則

第十四條 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四款、第十六條但書第五款、第十九條第一項第四款及第二十條但書第五款所稱資料經過處理後或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指個人資料以 ...

法規資訊

... 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指個人資料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資料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該特定個人者。 第18條. 本法第十條但書第三款所稱妨害第三人之重大利益,指有害於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