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清代活佛

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本圖錄以清代 ...,本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活佛」用於指稱藏傳佛教僧人首見於明代文人韓邦靖的詩作,至清代已成佛教語彙,惟官方用詞一直採源自蒙語的「呼畢勒罕」。,藏傳佛教各宗派...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圖錄

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本圖錄以清代 ...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本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活佛」用於指稱藏傳佛教僧人首見於明代文人韓邦靖的詩作,至清代已成佛教語彙,惟官方用詞一直採源自蒙語的「呼畢勒罕」。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藏傳佛教各宗派皆形成「轉世化身(藏語tulku)」的傳承世系,漢人稱之為「活佛」。此項傳統未見於印度或中國,在西藏也是漸進發展而成。無論七至九世紀的「前弘期(snga ...

國立故宮博物院縮時紀錄下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布展過程

2021年6月1日 — 故宮博物院特別企畫了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希望能夠透過各類相關文物作為鋪陳,各類相關文物展示清代活佛在個人修持、公務往來、儀式法器等領域的 ...

尋找轉世化生之人:故宮南院「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2020年10月12日 —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為2020故宮南院年度大展,是迄今臺灣最盛大的清代活佛展覽。展名「呼畢勒罕」一詞由蒙語Khubilghan音譯而來,為「化身」之 ...

展覽回顧

專題演講-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特色 · 專題演講-三世章嘉、六世班禪與乾隆皇帝 ·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專題演講 ·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專題演講. 展覽 ...

走入乾隆皇帝的信仰世界:臺北故宮「呼畢勒罕─清代活佛 ...

2021年2月5日 —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20組件明確紀錄為歷輩達賴、班禪、章嘉等活佛所貢,過半文物原藏於皇帝寢宮─養心殿,彌足珍貴。清雍正初年,開始規定以達賴、班禪為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