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0年代台灣

民國40年代-政策制度·1.增加農業生產。·2.加速工礦業發展。·3.擴大出口貿易。·4.增加就業機會。·5.改善國際收支。,民國40年代-生活內涵.一、社會經濟背景─40年,平均每人GNP不及100美元,至49年時升為154美元。─就業機會雖增加,但失業情況仍嚴重。─人口成長率居高不下,至49 ...,民國40年代-產業與科技.一、就業結構40年代初期,就業人數中農業所占比率仍高達56.7%,服務業占27.0%,而工業僅占16.3%。至49年,農業所占比率...

民國40年代

民國40年代-政策制度 · 1.增加農業生產。 · 2.加速工礦業發展。 · 3.擴大出口貿易。 · 4.增加就業機會。 · 5.改善國際收支。

民國40年代

民國40年代-生活內涵. 一、社會經濟背景─40年,平均每人GNP不及100美元,至49年時升為154美元。 ─就業機會雖增加,但失業情況仍嚴重。 ─人口成長率居高不下,至49 ...

民國40年代

民國40年代-產業與科技. 一、就業結構40年代初期,就業人數中農業所占比率仍高達56.7%,服務業占27.0%,而工業僅占16.3%。至49年,農業所占比率下降為50.2%,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統治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早期稱國民政府時期,其中後者通常指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之前 ...

1945年臺灣

1945年臺灣因為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原由大日本帝國統治轉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而在日本政府於8月15日投降之前,台灣各地重要設施遭到盟軍的轟炸。

1951年臺灣

辛卯年(兔年)、中華民國40年. 1951年. 政治. 國家領導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鐵路 ... 陳秀卿,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任職立法委員。(2011年逝世 ...

1940年代臺灣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 · 台灣人民代表:林獻堂、陳炘、林茂生 · 日軍代表:安藤利吉、諫山春樹 ...

1940年代臺灣

1940年代皇民化運動主軸為「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主旨在徹底落實日本皇民思想,強調挺身實踐,驅使台灣人為日本帝國盡忠。。為推動皇民化運動,總督府開始強烈要求台灣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