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歷史資料

昔日艋舺、大稻埕、臺北府城合稱「三市街」,從1709年艋舺開發,1851年大稻埕出現第一棟街屋,至1884年臺北城開發完成,蕭慶國老師以「一艋二稻三城內」簡述臺北城發展起源 ...,大稻埕的歷史範圍約從捷運淡水線以西到淡水河邊、北臨大龍峒、南邊緊鄰台北城。而現今所稱「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起因於70年代臺北市政府計畫拓寬迪化街,依據都市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造成族...

從臺北城到大稻埕:走訪台北府城懷舊

昔日艋舺、大稻埕、臺北府城合稱「三市街」,從1709年艋舺開發,1851年大稻埕出現第一棟街屋,至1884年臺北城開發完成,蕭慶國老師以「一艋二稻三城內」簡述臺北城發展起源 ...

大稻埕歷史

大稻埕的歷史範圍約從捷運淡水線以西到淡水河邊、北臨大龍峒、南邊緊鄰台北城。而現今所稱「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起因於70年代臺北市政府計畫拓寬迪化街,依據都市 ...

大稻埕碼頭

大稻埕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造成族人移至大稻埕定居,開始大稻埕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淡水港開放後,大稻埕在劉銘傳的治理 ...

大稻埕—一趟來自古今的旅行

「大稻埕」一詞之由來源自於「曬穀」之地,可以說是擁有大片可提供穀物曝曬的場所。在1851年以後,才開始陸續有人在此地經營貿易的行為,最先是由泉州同安縣的林藍田為躲避 ...

走進百年歷史長廊大稻埕| 文摘

「大稻埕」早期因為一大片曬穀廣場而得名,自清末至日治期間,它宛如從灰姑娘變身為公主殿下,短短百年間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極速發展,不僅僅是商業活動頻繁,同時 ...

大稻埕

大稻埕原為平埔原住民巴賽族圭武卒社的所在地 :13,咸豐年間漢人開始至此開發。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平時則為農產品交易場所,故以大稻 ...

大稻埕與迪化街商圈

1908年前原為一座花園,日治時期改建為市場,昔日匯集近千家布行,為全臺灣最大的布料中心,大稻埕是傳統戲曲的孕育搖籃,有「戲窟」之稱。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 ...

大稻埕

咸豐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

F20-T3改彎把試騎巴拉卡公路

F20-T3改彎把試騎巴拉卡公路

原本計畫這個月的周末都不騎車的,想說可以和女友一起去玩學台灣一下,無奈主辦單位不開放有任何人跟著去,那麼看來這個月我可以週週騎單車透透氣囉!最近這幾個禮拜比較累,總覺得上班累之外回家後也要忙到很晚...

超龜速夜騎。超累的

超龜速夜騎。超累的

某大學同學已不到半價的的價錢入手了美利達903,哇~算是賺到很多吧!想說來去看看他的車,順便跟他夜騎看看,於是把他帶入了很多人都騎到爛掉的河濱自行車道,原本想說永福橋到大稻埕再走大佳河濱大直橋市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