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政策

於是採取籠絡原住民族,同時禁止漢人私越後山,因此頒布隔離漢人接觸之「劃界封山」之政策,自此後山被封禁長達百餘年,使得本區難有快速的發展。當時,政府雖然立界 ...,封山政策的運行下,承襲明鄭時期以臺南為中.心,劃分出臺灣、鳳山、諸羅一府三縣,形式.上涵蓋由南到北整個臺灣西部的行政統治,也.構成清代臺灣最初的疆域範圍。然而 ...,,清廷對於原住民問題採「畫界封山」政策,劃定「番界」,並設石碑於界線,將漢人以...

民變事件與劃界封山

於是採取籠絡原住民族,同時禁止漢人私越後山,因此頒布隔離漢人接觸之「劃界封山」之政策,自此後山被封禁長達百餘年,使得本區難有快速的發展。當時,政府雖然立界 ...

清代臺灣的展疆拓土(1722

封山政策的運行下,承襲明鄭時期以臺南為中. 心,劃分出臺灣、鳳山、諸羅一府三縣,形式. 上涵蓋由南到北整個臺灣西部的行政統治,也. 構成清代臺灣最初的疆域範圍。 然而 ...

臺灣清治時期

清廷對於原住民問題採「畫界封山」政策,劃定「番界」,並設石碑於界線,將漢人以及原住民隔離,同時也設「理番同知」一官調節其紛爭。但因政策未徹底落實,原住民吃虧。

清代臺灣的政治與社會發展(1684~1858)

臺灣西部平原本為平埔各社的生活空間與領域,隨著漢人移民漸多,原住民的空間日益受到擠壓,清廷為避免漢番衝突,或發生番變,對生番地採取封山隔絕政策,劃定土牛紅線 ...

劃界封山

清朝為了防止漢人潛入山林造成的混亂,並且為了減少漢人與「生番」的衝突,而採取的一種隔離政策。 · 該政策禁止漢人進入「生番」的領土,以保持兩者之間的和平。

政院推「山林解禁」5大政策:開放全台81處林道

2019年10月22日 —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1)日參與「向山致敬」記者會,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 ...

台灣封山史:過去、現在與未來

2019年1月19日 — 本文就從歷史的角度解析臺灣的封山歷史,串連清治時期、日治時期、戒嚴時期至千禧年後的山岳政策,各有不同著墨。深入探討法規、體制之餘,也望能為後世留 ...

畫界封山

清代前期對番政策是「畫界封山」,以土牛紅界劃定漢番界線,並在地界上立有界碑,挖溝累土,嚴禁漢人侵入,同時不許漢人與原住民通婚,以隔離漢人與原住民。 · 除了設有地界 ...